中国对区块链技术的态度可以概括为“用技术,管应用”。这种微妙的平衡塑造了中国区块链发展的独特轨迹,也预示着其未来可能对经济、社会和国际关系产生深远的影响。
早期,中国对区块链抱持开放态度,将其视为一项潜在的颠覆性技术。这期间,各种区块链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涵盖金融、供应链、知识产权等多个领域。然而,随着加密货币投机活动的盛行,以及一些区块链项目缺乏实际应用价值,中国政府开始加强监管。2017年,中国全面禁止了首次代币发行(ICO),并关闭了国内的加密货币交易所,这标志着中国对加密货币的强硬立场。
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放弃了区块链技术本身。事实上,中国政府明确表示支持区块链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并将其视为国家战略技术之一。中国在区块链技术上的发展重点在于底层技术研发、行业应用落地以及标准化体系建设。政府鼓励企业和研究机构自主研发区块链核心技术,例如共识算法、密码学算法、智能合约等。同时,中国也在积极探索区块链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例如供应链金融、政务服务、知识产权保护、溯源等。

例如,在供应链金融领域,区块链技术可以提高透明度,降低欺诈风险,并简化融资流程。通过将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信息记录在区块链上,可以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不可篡改性,从而提高金融机构对供应链企业的信任度,降低融资成本。在政务服务领域,区块链技术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并增强透明度。例如,通过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政务数据的共享和交换,避免重复录入,提高办事效率。此外,区块链技术还可以用于身份认证、电子投票等领域,提高政务服务的便捷性和安全性。
为了规范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中国也在积极推进区块链标准化体系建设。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牵头成立了中国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发展论坛,负责制定区块链技术标准和行业规范。这些标准涵盖了区块链技术的各个方面,包括技术架构、安全、互操作性、隐私保护等。通过制定统一的标准,可以促进区块链技术的互操作性,降低开发成本,并提高安全性。
中国对区块链发展的这种“用技术,管应用”的态度,也体现在其对央行数字货币(CBDC)的研发上。中国是全球最早开始研发央行数字货币的国家之一,其数字人民币(e-CNY)项目已经进入试点阶段。数字人民币采用双层运营模式,由中国人民银行向商业银行发行数字货币,商业银行再向公众提供数字人民币的兑换和流通服务。数字人民币旨在提高支付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并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与去中心化的加密货币不同,数字人民币是中心化的,由中国人民银行控制和管理。
那么,中国对区块链政策将如何影响未来呢?
首先,它将加速中国区块链技术的自主创新。中国政府的支持和投资将推动中国企业和研究机构在区块链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从而增强中国的技术自主权。
其次,它将推动区块链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中国拥有庞大的市场和丰富的应用场景,这将为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提供广阔的空间。随着技术的成熟和标准的完善,区块链技术将在供应链金融、政务服务、知识产权保护、溯源等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第三,它将塑造全球区块链治理格局。中国在区块链技术和应用上的领先地位,将使其在全球区块链治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中国将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推动区块链技术的全球合作,并促进区块链技术的健康发展。
第四,它将对加密货币市场产生影响。中国对加密货币的强硬立场,可能会导致一些加密货币项目转移到其他国家或地区。但与此同时,中国对区块链技术的支持,也将促进加密货币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未来,可能会出现一些符合中国监管要求的加密货币项目。
第五,它将影响国际贸易和跨境支付。数字人民币的推出,将为跨境支付提供新的选择。数字人民币可以提高跨境支付的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并减少对传统支付系统的依赖。这可能会改变国际贸易和跨境支付的格局。
当然,中国区块链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例如,技术瓶颈、安全风险、隐私保护等。但总体而言,中国对区块链的政策将推动其持续发展,并在未来对经济、社会和国际关系产生深远的影响。 中国的区块链发展道路是独特的,它既强调技术创新,又强调风险防控。这种平衡反映了中国政府对技术的审慎态度,也预示着中国区块链发展将更加稳健和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