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骑手的身影,早已融入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他们穿梭于大街小巷,将热腾腾的饭菜送到千家万户。然而,这个职业却常常与“无奈”、“低门槛”、“智商低”等标签联系在一起。这种刻板印象不仅是对外卖骑手的不尊重,也忽略了这一职业背后复杂而多元的现实。
要理解“为什么送外卖”,我们需要打破单一的视角,从宏观经济、社会发展、个人选择等多维度进行分析。首先,不得不承认的是,经济下行周期、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劳动力市场的供需不平衡是外卖行业蓬勃发展的重要推手。在经济不景气时,传统行业的就业机会减少,许多人面临失业或降薪的困境。外卖行业作为一种相对容易进入的灵活就业方式,为这些人提供了缓冲和过渡。它不需要高学历、专业技能,只需要一台电动车和一部手机,就能开始工作。这种低门槛吸引了大量失业人员、农民工以及其他寻求兼职或临时收入的人群。
其次,外卖行业的兴起也与城市化进程和消费升级密切相关。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对外卖的需求也日益增加。特别是对于年轻一代来说,外卖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他们更愿意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工作、学习和娱乐中,而不是花费大量时间做饭。这种消费习惯的改变,直接推动了外卖行业的发展,也为外卖骑手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除了宏观层面的因素,个人选择也是影响人们从事外卖行业的关键。对于一些人来说,送外卖可能只是一种临时的过渡性工作,他们可能正在寻找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或者正在为自己的创业梦想积累资金。对于另一些人来说,送外卖则是一种相对自由和灵活的工作方式,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工作,更好地平衡工作和生活。例如,一些宝妈可以选择在孩子上学期间送外卖,赚取一定的收入补贴家用。还有一些人可能因为身体原因或年龄限制,无法从事其他体力劳动强度较高的工作,送外卖成为他们维持生计的一种选择。
此外,还有一些人选择送外卖,看中的是其相对较高的收入。在一些大城市,如果足够努力,外卖骑手的月收入可以超过一些传统行业的白领。这种收入上的吸引力,也吸引了一些人加入外卖行业。当然,高收入的背后是高强度的工作和巨大的风险。外卖骑手需要顶着烈日、冒着风雨,在拥堵的交通中穿梭,面临着交通事故的风险。
至于“送外卖真的智商低吗”这个问题,更是一种彻头彻尾的偏见。智商是一种复杂的认知能力,不能简单地用职业来衡量。外卖骑手的工作看似简单,但实际上也需要一定的智慧和技能。他们需要熟悉城市的道路,掌握导航软件的使用,优化送餐路线,与商家和顾客沟通,处理突发状况等等。这些都需要一定的认知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智商并不是衡量一个人价值的唯一标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选择。我们不能因为一个人从事了某种职业,就对其进行道德评判或智力歧视。这种偏见不仅是不公平的,也是有害的。它会加剧社会的分裂和对立,阻碍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相反,我们应该尊重每一个劳动者,尊重他们的选择,理解他们的处境。外卖骑手的工作虽然辛苦,但他们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为社会做出了贡献。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和支持,而不是歧视和偏见。
此外,社会也应该为外卖骑手提供更好的保障和发展机会。例如,可以加强对外卖骑手的劳动权益保护,规范外卖平台的管理制度,提高外卖骑手的收入水平,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和发展机会等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改善外卖骑手的处境,让他们有尊严地工作和生活。
送外卖并非简单的职业选择,它受到宏观经济环境、社会发展趋势、个人选择和观念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认为送外卖的人智商低,是一种缺乏根据的刻板印象,无视了外卖骑手群体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我们应该摒弃这种偏见,尊重每一个劳动者,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工作环境和社会支持。只有这样,才能构建一个更加公平、和谐的社会。